近年來受苗市低谷影響,一些苗木銷售遇冷,一些人對某些優良苗木品種產生了懷疑。筆者認為,不能因為暫時的銷售遇冷,而徹底否定一個品種,特別是那些經過多年栽培與市場應用而保留下來的優良品種,比如鄉土彩葉樹種——金葉榆。
一個苗農曾對筆者說,自己種植了不少金葉榆,前些年掙了一些錢,而近兩年,苗子幾乎賣不動,他對這個品種產生了質疑,認為將來不會有大的發展,打算改種其他品種。筆者告訴他,金葉榆是個非常優秀的品種,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鄉土彩葉樹種,其應用范圍之廣,觀賞效果之佳,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。目前銷售不暢的原因有很多,例如種植量過大,園林工程量減少等等,不能單純的認為賣不動就是品種的原因。苗子賣不掉,人為因素居多,不能把問題全部歸結于品種。當然,筆者也不否認,目前存圃金葉榆苗木在培育類型和應用方式上也存在諸多不足,例如,在造型上缺乏創新、用于嫁接的砧木質量低下等等,影響了金葉榆苗木的商品價值和應用價值。但如上所述,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,主要是人的因素,跟金葉榆品種本身沒有關系。俗話說,人無完人,金無足赤。我們對待人和事物的時候,要本著寬容的態度,而不是求全責備,更何況中華金葉榆本身沒有致命的弱點。
大家都能清晰低看到,這一輪苗市低谷有兩個特征,一是持續時間長,二是覆蓋面大。也就是說,這一輪苗市低谷少有品種不出現銷售遇阻的,故此,金葉榆銷售遇阻,也就屬于正,F象了。
筆者認為,我們對苗市低谷的認識,還應該更加深入,要客觀、公正,不能以偏概全。要把苗市低谷的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,變被動為主動,主動去調整種植結構,主動去創新。對于金葉榆,筆者的態度是,要在樹形的培養上動腦筋、做文章,例如,要統一培養模式,規范喬木的定干高度,改良砧木品種,提高苗木標準化水平,灌木苗要在造型上想辦法、下功夫,要學會“粗糧細做”,把常見的品種變得更精致,更經典。在苗木培養上,不妨借鑒“廚房理論”,面粉不僅可以用來蒸饅頭,還可以用來包餃子、包包子、做面條、炸油條、做蛋糕等等。也就是說,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和利用品種的優良特性,在樹形上求變,這樣做,既可以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,還可以滿足市場不同層級的需求,把金葉榆的深度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!
----文章來源:博野縣眾信苗圃場